
廣州模特被前老板騙至緬甸 熟人作案陷阱為何屢禁不止?
日期:07-05 來源:未知"合作過的老板總不會害我吧?"這是多少人在面對熟人邀約時放松警惕的心理寫照。廣州一模特的遭遇徹底打破了這種天真的信任——6月8日,這位年輕模特應前老板"赴泰拍雜志"的邀請飛往曼谷,卻在抵達廊曼機場后神秘失聯。五天后的一通視頻電話揭開了噩夢:他已被非法轉運至緬甸,視頻背景里隱約可見持槍守衛。
這起案件暴露了跨境詐騙的最新趨勢:犯罪分子正從廣撒網轉向精準狙擊熟人圈。據衷女士透露,其弟接到的是"曾經合作過的老板"邀約,對方以專業拍攝為由提供了全套"正規"流程安排,包括機票預訂和工作日程。這種偽裝使受害者完全卸下防備,甚至主動配合完成跨國行程。更令人心驚的是,6月13日那通求救電話后,當事人再度失聯,緬甸某詐騙園區的監控曾拍到他被多人押送的畫面。
剖析此類案件,犯罪團伙的套路呈現三個鮮明特征:首先,利用行業人脈降低戒心,以"老同事""前合作伙伴"身份重建聯系;其次,偽造專業合作場景,包括擬真合同、行程單甚至預付款;最后,選擇泰國等旅游國家作為中轉站,規避直接赴緬的警惕性。據東南亞反詐聯盟數據,今年1-5月類似"熟人邀約"案例同比激增67%,其中文娛從業者占比達38%。
王星女友在社交媒體揭露更多細節:"他們會讓目標先完成一兩次真實合作建立信任,第三次才收網。"這種"養豬式詐騙"正成為新威脅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部分受害者被脅迫后反成加害者,利用自身行業資源誘騙更多同行入局,形成惡性循環。
面對升級的詐騙手段,專業人士建議采取"三驗三查"防護措施:驗證公司注冊信息、查驗合作方近半年動態、核驗境外拍攝許可;查目的地安全評級、查邀約人近期出入境記錄、查工作簽證真實性。尤其要注意,正規海外拍攝必含文化部門批文和境外安保協議。
此案仍在跨國偵辦中,但留給行業的反思已然沉重。當我們習慣用"圈子文化"衡量信任度時,犯罪分子早已將人脈變作案工具;蛟S該重新理解那句老話——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無,在跨國合作中更需把每個環節都置于制度框架下審視。畢竟在詐騙分子眼里,沒有永遠的合作伙伴,只有永遠的獵物。
上一篇:“殺熟” 高發期:這 3 類熟人專挑你心軟時捅刀
下一篇:警惕社交平臺上的熟人詐騙:案例解析與防范建議
本站所有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,信息內容的真實性、準確性和合法性、由企業負責,本站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,也不承擔您因此而發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損害。提醒:網上交易有風險,線下交易需謹慎!